怎样给孩子选报课外兴趣班_智力开发

培养兴趣已经成长为家长特别关心的事情。自从孩子入园后,他们就想着怎么给孩子报兴趣班。所以把学习兴趣作为话题讨论,主要是因为很多家长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选择兴趣有什么科学依据,不知道兴趣培养中哪些环节容易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完全不顾孩子的性格特点而草率决策,从而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埋下了隐患。
家长通常是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报的,大部分是参考周围家长选择的热点,根据哪种兴趣选报什么给孩子报。甚至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同时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在共同兴趣班,女生选择钢琴、舞蹈、唱歌、绘画、英语、奥数等,男生学习乐器、书法、武术、象棋、绘画、英语、奥数等。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多是在周末进行的,有些家长会趁着放学去幼儿园。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心态
通过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现象,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心态。有的人抱着一种心态,有的人抱着多种心态。不管持什么态度,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是真的爱孩子,对孩子绝对负责。他们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做的事情并不比别人差。
●每个人都给孩子报班。如果我不报名,孩子们就会落在别人后面。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很多家长几乎都是看着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在这方面,父母有自己的充分理由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一上幼儿园,家长就四处打听兴趣班的情况,哪里看哪里火,就聚在一起。当他们听说某个名师教得好,就会带着孩子去看老师。
●孩子在幼儿园没有课业负担,这正是学习兴趣的时候。是一种契合每一刻的心态。每个周末,家长带着孩子从这个班转到另一个班,就像赶场一样。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基本不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大部分都是强行给孩子报兴趣班。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能有点热情,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家长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不愿意学习了。
●孩子还小,不学点兴趣,就玩玩,家里也没什么事。这是一种忽视心理,怕孩子玩一会儿就废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有这种心态的父母,会发现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陪孩子,总觉得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自己很烦。这种把孩子推出家庭的做法,看似省心,但往往为孩子的教育培养埋下了很多隐患,而家长们却没有想到这些。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很有必要。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心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并不一定意味着报的班越多,以后的能力就越强。因为兴趣培养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并不是靠上课的多少来竞争提高孩子的综合竞争力。抱着这种心态的父母,往往并不清楚到底竞争力靠的是什么,只是通过简单的推理做出决定。越简单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能力和技能方面越不具体。
●给孩子报兴趣班,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这是一种一厢情愿。不管孩子报什么兴趣班,都只是家长一厢情愿,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家长要清楚,参与兴趣学习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自己,孩子学习的特点是喜不喜欢动。如果整个幼儿园阶段都是通过报兴趣班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的专注力是无法真正培养出来的。大量事实表明,很多孩子的分心,只是他们学习兴趣的结果。
■过于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导致的隐性问题
凡事都有过犹不及的问题。家长过于注重给孩子选择兴趣班。同时,如果你对兴趣学习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孩子对某个兴趣班是不是真的感兴趣,如果你草率地、随意地给孩子报班,往往会带来很多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能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学习兴趣,还会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许多坏习惯或习惯。我觉得这不是家长们想看到的。现在,你感觉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一旦进入小学,问题暴露出来,你就不知所措,后悔都来不及了。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咨询的过程中,很多家长经常提到孩子不愿意感兴趣。有时候,劝他们也没用。最后,大人被逼急了,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不打就会被骂。甚至给孩子讲一些大道理,比如对他们说:你为什么这么无知?我们花了这么多钱让你注册上课,但你说如果你不注册就不学习。你对得起我们花的钱吗?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容易吗?听着,我们在钢琴和学费上花了多少钱?你并不渴望学习。这不正是我们所要求的吗?我们培养你的学习兴趣不也是为了你好吗?你为什么这么没有动力?不管父母说什么,孩子们就是不想学。最后无奈之下,家长被逼,被打。看到孩子实在不想学了,只好作罢。
虽然孩子放弃了一个学习的兴趣,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放弃。如果他们不喜欢这样,就会给孩子报别的。就这样,一个门报了,一个门废了,最后,孩子的兴趣没有长期坚持。当孩子习惯了放弃,父母会慢慢发现,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耐心,他们只靠自己的情绪。开心的时候,他们愿意学习,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不渴望学习。孩子以后进入小学,对学习的态度会非常明显,往往会成为问题孩子。
●只注重学习本身的兴趣,忽略了培养孩子的习惯。虽然很多家长平时都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按时接送,督促孩子回家做操。但就是没有考虑到兴趣班孩子的习惯养成,因为在兴趣班里,老师只注重教学,而不注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导致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经常出现爱说小话,不注意的现象。如果家长长期不重视这种现象,会逐渐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他们坐不住,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眼睛四处乱晃,脑子也乱了。
孩子在兴趣班学习的时候,这些小问题刚开始并不明显。随着孩子对环境、老师、朋友的熟悉,逐渐开始放开手脚,不再坐以待毙,听以待毙。这个过程孩子自己完全不清楚,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家长不培养特殊的秩序感,孩子是不可能下意识地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的。孩子在这种没有良好习惯监督的环境下学习几年,基本上会把不良的学习习惯冷冻起来,直到带入小学,对后续的学习影响很大。
●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有限,而教学时间长。目前兴趣班的教学往往只关注课时的多少,基本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设置教学时间。一节课下来,孩子对学习的注意力非常有限。如果经常让孩子参加这种兴趣班,你会发现,即使他们下课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监督。有时候即使父母在身边,孩子也有很多很难改变的顽固习惯。有时候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多小毛病。按理说孩子学东西快?
我们都知道一心一意的原则。除非我们有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否则在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同时做两件事。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同时做两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要么上课学习,要么走神,要么干点别的。当你明白了这些因素,你就一定会明白,孩子每次上兴趣班,在有限的注意力时间里,他只能学到课堂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老师完全听老师讲的所有知识,他什么都学到了。现在问题找到了,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当教室里没有人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只能保持在初始状态,或者因为有小动作分散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更短。这样会为以后进入小学埋下隐患,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不愿意参加兴趣班,导致强迫中的条件反射。很多家长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有时候孩子听说要去兴趣班学习,就喊肚子疼什么的不舒服。从前有一个孩子,他表现得最严厉。当他听说他妈妈要送他去读书时,他的腿变得无力了。直到有一天,母亲突然发现孩子站不起来,走路都很困难。得知原来孩子从第一次报名上课就不愿意,是妈妈逼着送他的。他去了之后,孩子不愿意学了,老师跟家长说,孩子这么坏道每次回到家,我妈都会把我孩子痛打一顿。这是孩子厌恶兴趣时,母亲负强化导致的生理心理状况的反映。
对于这些对兴趣班缺乏好感的孩子,每当他们说身体不适,父母就带他们去医院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他们停止学习兴趣,症状自然会消失。但是很多家长只相信医生的检查结果,完全不从孩子的心理感受去理性思考。他们只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甚至打骂孩子,用强制手段迫使孩子就范。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做一天都特别不开心的事,你能在压力下保持心态健康吗?更别说一个孩子了。所以,请年轻家长谨慎对待兴趣班的学习。如果你认为学习兴趣远比孩子心中的快乐重要,那你可能是在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一谈到学习,孩子就反感,这种反感总会被带入小学甚至中学。请想一想这些父母在做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
●学习缺乏幸福感,同时影响亲子关系。在很多缺乏真正学习兴趣的孩子身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现象。父母越注重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就越反感父母。这种怨恨不仅体现在学习兴趣上,还延伸到了家庭和幼儿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中。但是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单纯的认为孩子不听话或者不好教育。
众所周知,孩子的童年应该是一段天真烂漫,活泼无忧无虑的时光。如果剥夺了孩子天生的率真,剥夺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怎么能让他们失去快乐而不反抗呢?但现实明明摆在家长面前,你还不能认真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还坚持用变态的心态逼迫孩子学习兴趣,这不能不说是你作为家长的悲哀。如果你还是坚持你的观点,继续你的做法,不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挑战你作为父亲或母亲的权威,失去对你的信任。这对培养孩子的是非观、上进心、生活习惯、情感习惯、学习习惯都会造成很大的困难。所以,请年轻的父母们多想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或者比前两者更有兴趣和兴奋去学习的重要性。
■如何给孩子选择兴趣班?
从素质教育的最初动机来看,让孩子从小喜欢一些美术、体育、语言,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孩子健康和幸福的营销宣传,让很多家长步入了心态的误区,从而让很多家长像飞蛾扑火一样,熄灭了生命,直扑火焰。同时也要看到,无知、盲目、攀比、从众心理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就是一个字:无知无畏!
看完以上,你应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少给孩子学习的兴趣,是不是应该给孩子选择学习兴趣的权利,是不是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快乐,而不是强迫他们去实现我个人的索比梦。
●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兴趣学习的每一门学科都不一定适合任何一个孩子,因为就孩子个体而言,在关注某一项兴趣时,只有强烈的身心愉悦感才会引发好奇心和强烈的参与感。如果孩子没有愉悦感,没有好奇心,没有尝试的意愿,没有学习兴趣的氛围,你再怎么引导,也无法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那么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呢?你不妨花些时间观察一下孩子们。
重点一:观察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受遗传因素和早期教育的影响,很多孩子对音乐和节奏非常敏感。每当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随着节奏扭动身体,或者不由自主地摇头,嘴里哼着什么。如果经常发现孩子有这种表现,不妨多放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继续观察。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唱一些儿歌,或者健康向上的歌曲,看看孩子的音准和乐感。如果你的孩子对音乐感觉很好,一直喜欢,说明你的孩子在这方面有发展潜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