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三条对策_儿童心理

日前,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对全市18个区县56所幼儿园的大班额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龄前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和心理行为问题。在有问题的儿童中,男孩占61.6%,女孩占38.4%。问题比较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多动、适应能力不足、依赖性强、协调能力差。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心理门诊医生梁颖说,从咨询的情况来看,每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中,都有很多适应不良的情况,比如对学习的接受度差、不能和周围的孩子一起玩、躲着老师等。梁颖说,孩子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剖宫产、小时候很少爬行、缺乏运动等。,这些都会导致感觉统合失调,从相对宽松的幼儿园环境突然转变到学校环境,可能会导致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要科学认识和对待,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梁莹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正规的培训来调整,她希望家长能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帮助孩子进行调整,必要时可以求助于专业机构。“不要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小学,以免影响学习和成长。”

专家对策

第一,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问题:幼儿园的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强调素质教育的幼儿园,往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学习融入到游戏中。孩子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了学校后,学习不再是单纯基于兴趣,孩子需要有意识地专注于老师讲课的内容。有些孩子喜欢画画,小学以后对美术课很感兴趣,但在语文数学课上总是心不在焉,这是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自觉能力。

对策:家长要在孩子上学前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从感兴趣的项目逐渐过渡到兴趣不高的项目,最后过渡到不感兴趣的项目,训练时间要逐渐延长。当孩子专心做事时,尽量不要打扰他。当他的兴趣转移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让孩子坚持更长时间。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要陪孩子做作业,这样不利于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第二,孩子多运动,提高协调能力。

问题:感觉统合是指对人体器官各部分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组合,通过大脑的整合,对身体内外进行感知和反应。大脑的不同部分必须统一协调地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制力、概括力和理解力。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出现问题时,就会无法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感觉整合障碍。目前城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约为24.9%。小时候爬行少,缺乏运动的孩子,习惯玩电动玩具,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而运动较少,因为身体和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对策:家长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多努力,多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如果已经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建议尽快去正规机构进行训练。越早训练,效果越好。

第三,鼓励孩子做事,培养沟通能力

问题:在家里你“主宰”,到了学校却不敢说不敢做。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上学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有些孩子会不适应,会感到害羞、焦虑、不安。

对策:家长要在孩子上学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合作性和毅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尽力自己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如果父母做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比如穿衣服和拉拉链,他们会让孩子感到依赖。他们会等着父母来帮他们,久而久之,他们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这类孩子上学后,往往犹豫不决、畏首畏尾,对课堂学习缺乏自信,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家长要鼓励孩子独立做事,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不要害怕孩子的失败,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此外,应该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上学前能经常接触大人和家庭以外的孩子,放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文章出自DAPAN.CC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