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家长别消极 _儿童心理

初三的小学生刘刚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他脾气暴躁。他大喊大叫,拍桌子,扔书,不想和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在美术课上。他忘记带美术资料,独自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仅认错,还大喊大叫扰乱课堂秩序。刘刚的妈妈陆女士找不到心理老师来分析。原来这和他们在孩子面前经常消极的态度有关。

□“孤立”教育影响孩子的交往观念。

河北教育学院心理研究员刘峰华老师表示,9岁的刘刚从小被父母和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奶奶担心刘刚会被欺负,不想让他和那些调皮的孩子来往。刘刚经常一个人在家看书,这使得他很少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因为父亲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人与人之间不健康的关系,让他听了又听。在他的小心思里,隐藏着对社会的仇恨和对人的不信任。

刘刚的生活圈子狭窄,和父母有天然的年龄差距。他不告诉父母他心里有什么委屈。他只是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发呆,或者看书解闷。父母对此不仅没有警觉,还认为他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让他在孤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他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对他缺乏关心。但他稍有空闲,要么被催着复习功课,要么被要求做卷子,很少和他进行情感交流。对父母的教育期望过高,让他承受了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学习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埋在内心世界里。一个人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玩小玩具。我从来不主动找同学玩。

□树立积极主动的“外交形象”

刘峰华介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和烦躁经常让一些家长抱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让这些抱怨在孩子面前自由表露,否则,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使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刘刚的父母要意识到,要在孩子面前宣传社会的积极面,以此来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孩子与人为善,不斤斤计较,心胸开阔。并且大大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鼓励他走出家门,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刘刚带小朋友回家,家长要帮他招待小客人,不要愁眉苦脸。

对于和刘刚有类似问题的同学,当他们发现别人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又伤害了自己的时候,既不要怀恨在心,也不要和他们分手。而是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同学改正错误,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快乐。

文章出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