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创新。是创新改造了旧社会,推动了新社会的到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聪明父母的选择。幼儿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相对于成年人,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没有太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那么,如何对孩子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要改变阻碍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会僵化、停滞。试想,如果教育工作者观念陈旧、意识陈旧、含义狭隘、方法保守、手段落后,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其次,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为他们的创造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1.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思考的过程。孩子好奇心很强,会经常问各种问题,会自己做决定去解决一些问题,结果经常犯错。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要主动、热情、耐心的对待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采取冷漠的态度。对于孩子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耐心给孩子讲解道理的同时,要肯定和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2.应该鼓励孩子们去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向未来的活动。一个人只有敢于幻想,才能超越、创新、摆脱平庸。正是因为有了错觉,人类才有前进的动力。世界上无数的发明创造,都是靠着所谓的痴心妄想实现的。懒于幻想的人一定目光短浅,缺乏创造精神。所以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大胆联想,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
3.多问孩子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和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和与他人的交流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变得独特、与众不同,甚至独立一题多解。
4.一定要知道服从用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熏陶,社会人的正面评价服从它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多是围绕自己的想法和非判断画出来的圆。其实这个圈子里很多孩子只是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质。他们的思想成为教育者思想的跑道,他们的行为以教育者设定的标准为基础。这显然违反了教育法律和政策。教师和家长要树立一代人的教育思想,把孩子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个体来教育,粉碎框架为孩子提供创造的机会和空间。
简而言之,实现创新它是重要的,必要的,可行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孩子只能在模仿和服从中成长,失去创作的机会、条件和信心,最终可能会变得平庸,缺乏主见。
文章出自DAPAN.CC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