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头脑聪明必须四肢发达_智力开发

第一阶段,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感知是宝宝认识世界的开始,是宝宝心理发展的第一步。从出生到自由翻身,宝宝主要是感觉和感知,时间大概在出生后4到5个月。此时,由于宝宝还不能独立活动身体(全身),家长要帮助宝宝在此期间进行各种感觉器官活动。最重要的是视觉,最容易忘记的是前庭。
视觉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在宝宝能自己坐之前,搂抱可以提高宝宝的视觉效果。宝宝平视时看到的比平躺时看到的更丰富多彩。天气好的时候,他要尽量在自然环境中搂抱宝宝,让宝宝见多识广,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宝宝的头部和上半身要尽量垂直于地面。在这种姿势下,宝宝的头部倾斜度可以自行调节,在提高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锻炼颈部肌肉。如果家长总是用手托着宝宝的头,宝宝的颈部肌肉就得不到锻炼。然而,当头部和地面长时间倾斜时,无保护的早期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很容易发生颈部肌肉损伤。
前庭是感觉人体运动和空间位置最重要的器官。它有三个半规管,可以感知人体在任何方向的运动和方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空间)。与人的平衡能力、空间智能、四肢协调能力有关。空间智能和协调身体能力是宝宝综合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的创造力和勇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旋转是发展前庭器官最有效的方法。
胎儿在子宫里是随着母亲的运动而运动的,有了胎动,胎儿的整体运动就比母亲的多。运动环境使感觉人体位置和运动的前庭在胎儿5个月大时基本发育完全,因此新生儿有前庭反射。胎儿期获得的前庭功能,一般宝宝到4个月左右由于静卧而丧失大部分。如果宝宝出生后玩旋转游戏,可以使他的前庭稳定性达到很高的水平。
在北京,作者测试了参加训练实验的婴儿的前庭功能。两个1岁3个月的婴儿获得了每秒一圈的纪录,他们可以在5米(20厘米以内)的直线上连续行走30圈(宇航员要求每2秒跑一圈),但这一纪录只有在游戏中获得。不做旋转练习的同龄宝宝,没有一个能旋转15次而眼睛不震颤的。
前庭的稳定也是直立行走的条件之一。直立行走是人类智力发展的里程碑,需要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所以旋转训练有助于宝宝掌握直立行走。
虽然感知是宝宝心理发展的基础,但它对大脑发育的作用要小于高级心理活动,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宝宝发展记忆、思维、各种情绪等高级心理活动。比如:拿东西、逗玩具、做被动练习、准备翻身爬行、识图、语言、音乐等。

第二阶段,高级心理活动。
高级心理活动对人脑的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宝宝能够主动活动全身之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宝宝会爬之前,主动行为较少。他父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此时的思维、意志等高级心理活动很少,神经传导也很少形成完整的反射弧。因为我自己做不到,我也不想。
但是,当婴儿能自由爬行时,他的活动范围就大大扩大了,见多识广自然就聪明了。在各种复杂的条件反射相继建立的同时,思维、意志、情感、兴趣等高级心理活动也会大大丰富,他的心理发展也会加快。
比如宝宝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拿走。这就是思考,但是在他动不了整体之前思考是徒劳的。之后宝宝就不会去想了,思维活动也很少。当他能独立移动整体的时候,他会一直思考。思维这种高级心理活动是不断进行的,人能长距离移动身体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爬行。
爬着找东西的动作包括:看到玩具想要思考,需要努力去翻越意志力,得到的时候很开心体验,第一次拿到后你会很感兴趣,那就拿去吧兴趣,得到父母表扬后,就会有成就感,这些高级的心理活动在不会爬行之前都是慢慢发展的(翻身也有同样的效果,但受限于视力和移动距离的关系)。能直立行走而不会爬行的宝宝,往往会得一种感觉统合失调。患有这种障碍的婴儿表现为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以后很难纠正,因为婴儿一般独立爬行9个月左右,直立行走15个月左右,爬行比直立行走早6个月左右,而这6个月正好处于人类大脑发育的高峰期。由于大脑发育的时间限制,过了这个村子就没有商店了。所以,爬行是宝宝高级心理活动的里程碑。
第三阶段是初级人际交往。
初级人际交往是宝宝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语言和肢体动作。婴幼儿相互交流时,最好的姿势是能够直立行走,直立时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直立行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作,也是人类成为高等动物的第一步。宝宝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动作。这个时期的人际交往也会影响宝宝一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宝宝在科学的范围内尽快直立行走、学习语言、参加集体活动,也是提高宝宝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方法。
所以,运动对宝宝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婴儿和幼儿必须有发达的四肢才能发展他们的大脑。

文章出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