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孩子害怕考试,一到考试就头疼,紧张,尤其是一些女生,似乎天生就害怕考试。
然而,一些女孩痴迷于考试,甚至沉迷于考试。一天不考试,他们觉得浑身不舒服。这些孩子怎么了?
当我在初中的时候,雷蕾经常在班上拿第一名,但是她不是很满意。她经常发誓要考全年级第一,全市第一。所以经常废寝忘食。
到了三年级,雷蕾变得更加贪婪。起初,父母并没有太在意她的做法,认为女儿初三紧张,学习这么努力很正常。
中考后,雷蕾如愿以偿,进入了一所重点高中。但是在暑假期间,雷蕾继续努力学习,她准备捷足先登首先,学好高一的知识,保证在新学校取得好成绩。
当时,母亲担心雷蕾的行为是否正常,想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但父亲强烈反对。他觉得孩子爱学习没有错。
但后来,看着女儿的身体越来越瘦,她学习的热情依然不减。母亲越来越担心孩子会崩溃,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带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我第一次发现雷蕾迷恋考试是在她二年级的时候。她的父母看到女儿学习很努力,就请假带她去国外旅游。
当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我很好,但不到一天,雷蕾就要回家了,并且要参加补习班,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失望。
大约过了一个月,补习班的老师向雷蕾的父母反映,雷蕾几乎每天都恳求老师参加考试和测验,而只要那天没有考试,雷蕾就会显得情绪低落,神情恍惚。
当时我们以为她学习累了,给她买了很多补品,给她滋补。谁认为她是一种病态?雷的妈妈说。
孩子对考试的沉迷,一般源于父母对孩子非正常的奖惩方式:孩子考试成绩好,就会得到很大的奖励。在其他方面,她做得再好,也不会得到这样的奖励,甚至根本没有奖励。相反,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的孩子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种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惩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对考试上瘾。
人脑中有一个快乐中心。如果快乐中枢频繁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种刺激方式。不管这种刺激有多危险,我们还是会乐在其中。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刺激老鼠的轻微电击。快乐中心让它感到快乐,然后让小白鼠学会控制这种电击方法。之后小白鼠什么都不会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电击自己,频率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5000次,可以持续15~20个小时,直到累了为止。
很多家长对女生的奖惩完全是绩效导向,和心理学家对老鼠的电击刺激有相似之处。
防止一个女孩对某样东西上瘾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她更感兴趣,把她的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
首先,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来奖惩孩子。成绩好的孩子可以和她分享快乐,但不一定要给她很高的奖励。
好的成绩会带给她内心的喜悦,这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如果经常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心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物质奖励所取代,那么孩子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发生变化,从取得好成绩变成追求物质奖励。
但是不要在女生考的不好的时候过分责怪她。因为没考好,她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如果被父母责备,这个女孩可能会受不了。
让女生适量做点家务。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但是不要把爱好当成任务。如果你把兴趣爱好当成必须完成并做好的任务,那么兴趣爱好就失去了意义,反而成为孩子的压力。
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来奖惩孩子。
1.不要只根据学习成绩来奖惩女生。好的成绩会带给她内心的喜悦,这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如果经常给予物质奖励,这种内心的喜悦就会被外在的物质奖励所取代,那么女生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发生变化,从取得好成绩变成追求物质奖励。
2.当女孩考得不好的时候,不要过分责备她。因为没考好,她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如果被父母责备,这个女孩可能会受不了。
以上内容出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