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不用脑,越有创造力?_智力开发

导读: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把握As 还有无为?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创造意志,并从中获得快乐?
多思考,多创造!在社会潮流的驱使下,开发自己的潜能,参加各种兴趣班,买了N多本游戏教材。我们决心发挥宝宝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扬光大。之前有报道不要动脑子你越是有创意,就越是震惊和颠覆了上面已经被高度认可的说法!
我们犯了一个善意的错误吗?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走访了多位专家。
深度访谈:
& middot罗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
让受过脑损伤的人做顿悟题。他们比正常人更有效率。原因是他们的常规思维被压制,思想更自由!
1概念
记者:你觉得创造性思维?顿悟很有研究,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罗进:顿悟是一个突然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日常灵机一动。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它能移动巨大的木头,却不能移动一颗小钉子。这是什么?你可能首先会想到像起重机这样的东西,但我们的答案是River 。发现于River 在这个回答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需要打破思维的僵局,实现顿悟。我们的研究是以谜语或脑筋急转弯为实验材料,利用脑成像技术记录人在顿悟瞬间的大脑活动。
两个阶段
记者:用更少的大脑,创造更多这个说法好像很颠覆。但说实话,这也容易引起误解。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少用脑子的意思?
罗进:其实我们的实验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主要关注顿悟时的兴奋区域,说明这些区域参与了顿悟。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多思考,多创造。
但是,我们发现在顿悟的瞬间,大脑的一些关键区域并不活跃,而是处于抑制状态。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可能的新原理:少动脑多创意。当然,这里少用脑指的是大脑中负责常规思维的部分。如果大脑的这一部分继续运动,我们的思维就会遵循一个常规的模式,非常规大脑的活动就会处于一个不太活跃的状态。
一位意大利学者做了一个实验:让脑损伤患者,尤其是额叶损伤的患者做顿悟题,发现他们解题的效率甚至比正常人还高。为什么?因为额叶主要负责自上而下的控制和常规思维。这部分思维不行之后,人的思想就更自由了,能想出一些有创意的解决办法。
比如,在拆词实验中,我们应该把四这个单词被垂直拆分成一个P 单词,枕叶(负责感知的区域)被抑制。为什么要压抑?因为人们把四As 四这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被压制之后,他才能想到新的可能性。
所以我认为,在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不一定只有加法,可能有减法的原理:在某些情况下,少思考可以多创造。
三大启示:
记者:您认为这个研究结论对儿童教育有什么启示?
罗进:我觉得主要有三点。
启示录1:
指令太多会导致思维定势。其实我们很多所谓的对孩子的教育,是对孩子额叶的一种强化训练,或者说是对常规思维的一种强化训练的过程。我们要求孩子注意我们说的话,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去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要想集中注意力,不东张西望,他的额叶就必须不停地运动。同时,如果我们再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指示去做,就不允许他有自己的聪明或者废话的想法,那么对孩子额叶的训练就更加加强了!而且我们越是训练额叶的功能,孩子就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者束缚他的创造性思维。
启示录二:
压力太大会强化常规思维。相反,一些例子证明,孩子的低压力会有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因为创造性活动需要改变传统思维的整体结构。如果此时大人施加了太大的外部压力,只能选择一次又一次的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
3.启蒙:
意识是创造力的基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孩子对问题的关注本身就奠定了他创造力的基础。我们需要鼓励我们的孩子对这个问题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关注,鼓励他们坚持不懈地探索这个问题。

本文出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