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了,不要只想着孩子的假期外包进各种兴趣班,培训班,为什么不好好利用,休息一天,带孩子上班,让孩子多了解父母的职业和工作状态?
许多美国公司已经BringKidstoWorkDay (带孩子上班日),这种做法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逐渐流行起来:一年一次,孩子可以跟着父母去公司一天。这种特色文化的出发点并不是担心孩子在家无人照看,而是促进亲子关系。而是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成人的世界,近距离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打开自己未来想象的大门。
这种职业启蒙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换个地方托管那么,在带孩子上班的这一天,我该做些什么呢?少年商学院选取了全国六个家庭的实践案例,梳理出四个步骤,为有意给孩子职业启蒙的家长提供参考:
第一步:自己观察,围绕一个产品,记录详细的制作过程和分工。
孩子们每天都在享受商业社会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但是一个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马同学,广西南宁人,跟随父母进了一家乳品公司。从原料奶采集的牛奶管道开始,她经历了检验区、原料灭菌区、发酵区、翻缸区、检验区、储存区&hellip。& hellip并记录了每一步,画了分工流程图。
如果可能,在不打扰现场同事的前提下,让孩子与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面谈,更深入地了解工作内容和状态。比如广东深圳的罗,去了一家他经常去的咖啡店,采访了店长的姐姐和店员的哥哥。上图是他面试后画的分工。
第二步:亲身体验,自己参与生产的某个环节。
孩子参加生产的一小步,是教育孩子劳动不易,成果要珍惜的绝佳机会。比如江苏南京的陈同学,最爱吃糖果,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自荐在糖果店当了一天学徒:
在北京热爱小提琴的王来到了小提琴工作室,因为他发现一把钢琴从切割到成型总共需要半年到一年而且郁闷,工匠们的手都磨出茧子了,决心以后更加珍惜自己的小提琴。
第三步:提出生产改进建议。
让孩子轻观察或轻参与,有点局限。为什么不让孩子开动脑筋,为公司或部门内部的人的协作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提高效率,或者改善职场氛围?
是CEO的工作,是不是太难为孩子了?不要急于下判断。孩子独特的观察角度,往往能给大人意想不到的启发。比如广东广州的乔同学,观察了餐厅不同岗位的兄弟姐妹之间的配合,然后提出餐厅的营业时间虽然都在白天,但是工作强度太大,员工的反应速度很高,应该实行轮班制。员工休息好了,心情才会好,服务质量才会提高。
以下是乔画的分工流程图:
第四步:采访老板,了解经营一家公司有多难。
跳出工作内容,和业内精英,尤其是老板们聊聊经营公司的难处,往往能让孩子受益匪浅。比如安徽合肥的安同学,和妈妈一起去朋友开的包装厂做调研。通过采访老板,她学到了很多东西:
生产必须是客户需要的,否则没人买。做生意要考虑成本,了解市场。不管什么时候,哪怕生病了,也要坚持,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奋斗。
孩子的能量超乎想象。期望每个家庭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出他感兴趣的东西,引导他去接触社会,去实践,这真的很重要。
以上内容出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