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写字?作文,是什么?
作文和说话一样,其实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孩子不喜欢写作文。那是因为在应试教育下,作文早已偏离了它的本质。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个任务。你喜欢这篇作文吗?
说起小学生作文,题目大致如下:我最了解的人、观察日记、记得一件有趣的事、中国传统文化、有趣的课余生活、童话故事、未来世界& hellip& hellip
这些问题需要孩子从过去的经验中搜索素材,这就要求孩子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低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才能达到强化巩固的阶段。
写作教学本应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一、二年级的孩子要用实物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然而现实是高一高二的教材都不强调作文教学,很多老师根本不重视。于是,很多孩子,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一接触作文就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以,这也是大多数孩子一说起作文就脸色苍白的原因。
作文指导应遵循的正确原则。
现在的作文教学真的是顺序不对。很多孩子被要求写详细精彩的文章,才有时间练习表达和流畅的写作。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当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时,我们往往会不耐烦。一旦看到孩子达不到我们的高要求,我们就开始催促,抱怨,甚至责骂。这就强化了孩子对作文的印象:作文真的很难,我做不出来。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再也不会写作文了。你越是教他,逼他,他知道的就越少。有的孩子,面对作文,直接三个字,我不会。
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前提是敢做,想做。所以,对于作文教学,一定要把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只有激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才能激发他写作的动力。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让孩子爱上写作的正确步骤。
学前班:练习口语表达。
在孩子学会写字之前,我们应该尽力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其实3、4岁的孩子大脑已经储存了大量的单词,足够她完成简单的自我表达。然而这些话,一开始就像一盘散落的珠子,无序地堆积在孩子的大脑里。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只有他的表现得到肯定,他才会主动想办法扩充自己的词汇量来支撑他持续输出内容。所以,孩子表达的越多,就会表达的越多。
一、二年级: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
有了前一阶段的铺垫,孩子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表达能力。接下来要有意识的帮助孩子,从最初的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
首先要明白,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借助视觉上看得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实体物体来练习书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带着孩子到野外去体验和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东西写成文字。所以家长也可以带领孩子进行相应的练习。
此外,家长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孩子练习。比如约定在一定时间内,只能用音符交流,不能发出声音。比如让孩子帮忙写购物清单、物品说明、笔记和温馨提示等等。这种游戏会让孩子们开心。写着写着,就能玩得开心。
3、4年级:开始构建简单的逻辑框架。
如果第一步和第二步能训练到位,第三步就好做了。
三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但还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因此,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形象作文和抽象作文相结合。作文的训练主要是给孩子创设情境,让孩子练习表达。抽象作文的训练主要是让孩子用回忆或想象写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出自【大盘站】,有疑问请联系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