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网整理了如何让孩子有话可说。希望对家长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帮助,仅供参考。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见过很多内向的孩子。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往往有很多的交流和阐述。对于这些内向的孩子,首先我会把孩子最初的内向当成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正常反应。
这些内向的孩子就像小动物一样,在确认环境安全后才会畅所欲言,敞开心扉。
一般来说,形成孩子性格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基因决定了一个孩子性格的基本情况,比如外向或者内向。而环境因素使孩子的先天性格向好或坏的方向发展。所以性格的形成是先天和后天作用形成的。
那么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大人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1、换位思考,不要责怪
对于孩子,不要对他们期望过高,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他们,不要拿他们的行为和自己的理想模式做比较。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往往忽略了换位思考。
当孩子表现出胆怯、怯场的时候,家长就会心烦意乱,批评孩子,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压力,逐渐造成更大的表达和交流障碍。
有些强势的父母会更多的约束孩子,喜欢说教,不自觉的批评孩子,过多的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有所顾忌,放不下东西。
有时候,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和表扬。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说今天在学校有人欺负你吗、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等等的话,这样孩子就不会总觉得自己在心理上处于被动地位。
2.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强自信。
和孩子相处,要多沟通,这种沟通要有启发性。适时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活动,让他开阔视野,增强自信。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技能,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等。
孩子学的多了,就会觉得骄傲,觉得聪明,从而增强自信心,敢于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渐渐的,你会发现,孩子已经懂得表达和与人交流了!
3.欣赏孩子,但不要强求。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性最热切的需求是:被欣赏的欲望。大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其实语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父母既希望孩子幸福,也希望孩子富足,幸福的获得与性格的内向和外表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性格和孩子的人生发展联系起来。只要他们的孩子能表达自己的诉求,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离成功不远了!
让孩子学会表达。综上所述,鼓励孩子表达,给孩子表达的内容和结果。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敢于说话,用实质说话,和孩子一起成长。渐渐的,我相信家长会有所收获,有所惊喜!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出自大盘站@dapan.cc,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