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斯认为,感觉统合在7岁前发展最快。大多数孩子在7、8岁时,在感觉统合能力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几乎与成人相似。从感觉统合的角度来看,发展就是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感觉信息,产生越来越复杂的适应性反应。毫无疑问,感觉统合会促进适应性反应的发生,而适应性反应又会促进感觉统合的发展、功能参与和社会参与的发生。
内在驱动力促使儿童寻找环境中最具挑战性的机会。最好的挑战需要个人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成功的适应性反应会产生优越感和竞争力。大多数孩子不需要成人的指导或如何获得基本发展技能的指示,但在需要时,一点循序渐进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日常功能。这些行为来自于活跃的神经系统不断地组织感官信息,并搜索能够促进更复杂行为的相关挑战,进而形成具有社会文化预期和有意义背景的场景。
近端感觉在婴儿期早期占主导地位,并以各种方式持续施加影响,从而使视觉和听觉系统成熟。虽然1岁的孩子在发育顺序上有一些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一岁以后会越来越明显。感觉统合的过程对儿童自身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其他因素对儿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胎儿期
目前已知最早的感觉刺激反应发生在生命早期,大约在受孕后5-12周,这些反应是对触觉刺激的反应。对前庭刺激的第一个已知反应是莫罗反射,也发生在受孕后约9周。新生儿离开子宫时,已经具备了与照顾者建立稳定联系的能力,在养育期会主动参与重要的功能。这些内在能力需要神经系统中基本的感觉统合能力。然而,即使在发展的早期,环境的影响(如母亲的压力)对感觉统合发展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新生儿期
触觉、嗅觉和运动感对新生儿来说极其重要,其中触觉对于新生儿与照顾者建立最初的依恋关系,进而增强安全感尤为重要。因为触觉系统涉及与他人的直接身体接触,所以对他生活中的情感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本体感觉在母婴关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宝宝依偎在看护者的身上,肢体的阶段性运动也可以产生额外的本体感觉刺激。触觉和本体感受的刺激最终可以使个体发展出身体的基本模型(身体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大脑中的地图)。
前庭感觉的感觉整合功能,尤其是与视觉和本体感觉的整合能力,在儿童期以前持续加强,但其自身功能在出生后才充分发展,是最早成熟的感觉系统。看护人员会通过摆动婴儿的背部来使其安静下来。艾尔斯指出,这种婴儿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和规律。感官刺激会试图与神经系统整合。激活前庭感觉的经验对婴儿也有其他综合影响。新生儿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都不成熟,对大多数刺激的视觉范围只有大学10英尺以内。每个感觉系统的刺激都可能影响宝宝的警觉性。婴儿适应感觉刺激变化的行为能力是感觉统合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自我调节。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始于新生儿期,并持续发展到幼儿期。
禁止盗用本文内容,如有问题请联系【大盘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