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可操作的科学实验,让孩子更多地了解玩、做、想、讨论和使用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在实验中探索事物的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互相配合。以下是幼儿园完成科学实验: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
两朵带茎的浅色花,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瓶子,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在两个透明瓶中注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个瓶中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在透明的瓶子里放两朵花,几天后观察花的颜色变化。
建议:
给幼儿的花应该尽可能的清淡。
每天引导孩子观察茎和花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扩展和替代:
可以用芹菜、香菜等容易观察的植物在自然的角落里做实验,引导孩子观察和记录。
附:科学知识
它是茎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持植物、运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植物的茎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花瓶里的花会变色,因为花茎能传导蓝色墨水。
2.互相无视的气球
材料准备:
两个气球,干绒布(或羽绒服),细线。
制作方法:
把两个气球吹大,绑起来防止漏气,用一根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孩子握住细绳的中间,他们会发现两个气球是互相靠在一起的。
(2)让孩子用干绒布(羽绒服)充分摩擦两个气球,然后提起线,你会看到两个气球分开了。
建议:
提醒孩子揉搓时要适度用力,不要弄破气球。
扩展和替代:
将塑料绳扎成一束,从上到下抚摸,会看到塑料绳像花一样展开。
附:科学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摩擦所带的电要么是正的,要么是负的。和玻璃棒擦丝一样的电叫正电;与橡胶棒摩擦皮毛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的电荷互相吸引。因为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电荷相同,相互排斥,自然分离。
3.电池系列
材料准备:
不同型号的电池和电动玩具系列图。
实验操作:
(1)让孩子观察电池的外观特征,根据型号和功能进行分类或排队。
(2)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放入电动玩具中,让电动玩具动起来。
建议:
指导小班儿童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理解电池的作用。
在了解电池的基础上,引导中大班幼儿在玩具中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1 两个电极,用于正确安装。
提醒儿童将废电池回收到指定地点。
扩展和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一起寻找家中需要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卸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孩子明白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知识
电池是指能产生电能的小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平时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原来的电池做出来后可以产生电流,但是放完电就废弃了。蓄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充电后可以放电,放电后可以充电再利用。目前我们一般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都是1.5V,圆柱形。常见的型号有1号、5号、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正确的将电池装入电动玩具中,打开开关,电池就可以给电路提供电流,同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玩具就可以运动了。
4.磁力线
材料准备:
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废铁;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在沙子中搅拌,然后取出塑料袋,放入小盘中。拿出磁铁,铁屑就掉下来了。经过多次,可以得到大量的废铁。
(2)将磁铁放在手工纸上,将收集到的铁屑均匀撒在周围,轻轻拍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磁力线的图案会出现在纸上。
指导要点:
教育孩子不要让磁铁靠近手机、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
材料准备:
两个塑料水瓶和一个指南针;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缝纫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打二十个左右的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挤压,使水喷出,这样就可以看到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打孔,重复上述实验。这一次,瓶盖喷出的小雨里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
要指导孩子在用缝衣针扎孔时注意缝衣针的使用方法,使用缝衣针时注意不要弄到手。
6.水笛
材料准备:
一根长吸管和一把剪刀;玻璃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个一直空着的玻璃奶瓶,把大半瓶的水装进瓶子里;
2.用剪刀在长吸管约三分之一处剪一个洞,使其几乎断开,但仍需连接;
3.将吸管在切口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部分插入水中,切口在水面上。用力向吸管吹气听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附:科学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吹气时,会产生一股气流。当这种横向气流通过一根长吸管的嘴时,会引起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从而产生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长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气柱变短,产生较高音调的声音,而吸管上升,气柱变长,产生较低音调的声音。
7.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
废弃的CD,水彩笔,各种颜色的便利贴。
制作方法:
用各种便利贴装饰光盘,然后用粗细适中的水彩笔穿过光盘上的小孔,固定好。
实验操作:
让孩子使劲拧陀螺,然后放开,让它转,看谁转的时间最长。
建议:
指导幼儿以水彩笔的两端为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差异。
观察陀螺以不同速度旋转时,光盘上便利贴的颜色变化。
调整支点与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转动时间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多长时间。
扩展和替代:
陀螺可以由纸板、火柴杆或其他材料制成。
用红黄蓝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孩子在生活中玩各种陀螺。
附:科学知识
陀螺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面上旋转的旋转体。陀螺旋转时,不仅绕自己的轴旋转,还绕一个垂直轴做圆锥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施加外力。一旦我们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它的树枝太小,支撑不了自己的重量。陀螺的旋转时间与支点与地面的距离、旋转时的力、支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8.自制沙漏
材料准备:
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不同大小的瓶子),沙子和秒表。
制作方法:
(1)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为一组,在其中一个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每组瓶子里的沙子数量是不变的。
(2)每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对,用透明胶带扎紧,这样就可以在瓶体上做简单的装饰,沙漏就完成了。
实验操作:
(1)让儿童倒转一套沙漏,观察沙子的流动,记录沙子流尽的时间。
(2)让儿童同时倒转几个瓶口不同的沙漏,比较它们用完的不同时间。
或者:
(1)制作沙漏时,老师用剪刀在瓶盖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两三个洞。(参见自制沙漏图1 )
(2)同时在倒沙漏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比较瓶盖眼大小与沙子流速的关系。
讲师的建议:
定期检查沙漏,避免漏沙。
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沙漏,比赛看谁的沙漏沙子流得快,同时提醒他们倒转沙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引导孩子观察沙子的流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收集资料向孩子介绍沙漏的历史,知道沙漏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
扩展和替代:
将小米、绿豆或大豆等谷物放入沙漏中,使米漏。
请同时反向漏米,观察不同瓶口的颗粒流速。
附:科学知识
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不断转动沙漏,相当于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沙子的流速与沙漏瓶口的大小、瓶盖孔的数量和直径有关:瓶口越大,瓶盖孔越多,直径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盖直径越小,流速越慢。
沙漏,也叫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沙漏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一根狭窄的连接管连接在一起。上瓶的细沙通过中间的细管慢慢流入下瓶。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用来衡量时间。一旦所有的沙子都流入底部的瓶子,沙漏就可以倒过来测量时间。这个沙漏的好处是两面都可以用。翻过来,底部可以变成上部继续使用。
9.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
两个较大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和水。
制作方法:
(1)在雪碧瓶的一侧垂直钉上若干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盖上扎几个直径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将第一个瓶子装满水,水就会从瓶体上的小孔喷出,喷出水的距离不同。
(2)让孩子把第二个瓶子装满水,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子,水就会像喷泉一样从里面喷出来。
建议:
在操作第一个瓶子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孔喷水远,哪个孔喷水近,并要求幼儿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操作第二瓶时,老师要引导孩子感受力对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替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带领孩子观察室外喷泉。
附:科学知识
水压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越大。水越浅,水压越低。因此,在瓶体上的孔具有相同直径的情况下。从瓶底喷出的水最远,从顶部喷出的水最短。另外,用力挤压瓶体时,瓶内的水同时受压力影响,从大小不一的小孔中喷出。越用力挤压,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10.自制泡泡水
材料准备:
洗衣粉、洗碗精、肥皂片、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
请选择任意材料放入水杯中,搅拌制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建议:
提醒孩子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种材料溶解快,哪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什么比例的材料和水结合能让泡泡更大更多。
带孩子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孩子观察泡泡表面的颜色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进嘴里。
扩展和替代:
孩子自己做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孩子做对比实验。
让孩子注意观察洗手洗脸刷牙时是否产生气泡。
附:科学知识
气泡是由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的。通常情况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要比水分子和空气之间的相互吸引强。这些水分子就像粘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过度粘在一起,就不容易形成气泡。洗衣粉Break 为了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它将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正常情况的1/3,这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用2餐6份水混合的泡泡水即可。甘油是一种吸湿性液体,与水结合后会形成一种弱化学粘合剂,使水的蒸发速度变慢。所以,为了让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中放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液的最佳配方为:2份粉洗、6份水和1-mdash;4甘油。我们可以透过气泡看到五颜六色的光,因为光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会发生折射。
11.有趣的玻璃杯
材料准备:
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制作方法:
(1)把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球的底部中间,作为不倒翁的本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把五官画成不倒翁的头。
(3)用粘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球粘在一起,制成不倒翁。
实验操作:
(1)让孩子用手推不倒翁,观察它的晃动状态,看它会不会倒下来。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他们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及其在乒乓球中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站得越稳越平衡。
(3)让孩子用沙子、豆子等材料填满乒乓球,然后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不倒翁才会失效。
建议: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呈圆形的特点。
鼓励孩子想办法把乒乓球里的沙子和豆子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扩展和替代:
蛋壳和其他球形物体可以用来代替乒乓球来制作玻璃杯。
你也可以通过将圆形纸板折叠成半圆形来制作玻璃杯。
引导幼儿寻找与生活中的玻璃杯制造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马等。
附:科学知识
塑料乒乓球是用橡皮泥最重的部分,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位越低,不倒翁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心与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使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一条直线上。外力取消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以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都不会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大盘站,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