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端编程语言之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恒等运算符,就是在两个对象之间使用三个等号来判断它们的值、数据类型以及实例对象是否一致。而python内也有这个概念,不过使用的符号不同,一般会用在字典对象上。下文会来介绍一下python中的恒等运算符和使用方法,往下看看吧。
在python字典是以键值对类型来保存数据的数据类型,而在取出字典之中的数据时可以先通过get()方法来查询一个这个键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则会将键对应的值返回出来,而不存在则会返回一个空类型对象None值。
而通过这个方法返回值之后就可以通过恒等运算符is和is not来判断一下字典中是否有这个键值对,以及这个键值对的值是否为指定值,代码示例如下所示:
dictionary={"Tom":"tall","William":"handsome"} x=dictionary.get("Jack") print(x is None) True print(x is not None) False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之中,通过get()方法来获取字典对象之中键Jack的值。但是在字典之中没有这个键,所以返回的值就是None。那么这个时候使用恒等运算符is将其放在两个值之间的意思就是去判断它们的值以及数据类型是否相同,因为x也是None,所以返回的结果就是True。
而使用is not运算符就是相反的作用,判断它们是否完全不相等。可以将和变量x进行判断的值改成更具体的值,这样实际的用意更好。
以上就是关于“Python恒等运算符是什么?Python中恒等运算符怎么使用”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python相关文章请访问分类:python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出自大盘站@dapan.cc,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